张洹在有关《十二平方米》的自述中说道:“我真正最感兴趣的是日常状态下的人们,在他们最容易被忽视的日常时刻,也正是这些构成了我创作的原始资料。 比如说,当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抽烟、每天在床上休息、工作、吃饭、上厕所等等。在这些日常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最接近人性的东西, 有关人的事物和人的精神的最根本问题, 以及如何发现我们和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
在1994年的作品《十二平方米》中,张洹坐在一个村庄的公共厕所里长达一个小时,全身赤裸,涂满蜂蜜和油以吸引苍蝇。通过体验对身心痛楚的忍耐力,张洹对自我生存状态的确定性进行了质疑。其结果是,忍受痛楚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个人身体的承受力, 而且也再现了任何在粗陋环境中生活的普通人都拥有的尊严。这种普通人的尊严在“文革”后的中国社会中一直不断地被寻找,但又总是不断地失落。
do u know any good chinese or japanese fine artists that do some installation that talk abt space, touches etc. ? for example we feel the space around us incorporated into our body. very buddhist idea
E小姐為她的畢業論文問
我在腦袋裏轉了一個圈﹐半晌後還是說出這個屬於上世紀的名字:张洹﹐一個用身體與世界無言對話的詩人。那感染力不靠虛張聲勢的作品介紹文字詮釋﹐而純粹源於景觀的氣氛的美。「美」這個被當代藝術唾棄的觀念﹐在张洹的作品裏終於得到平反。
《为鱼塘水位增高》(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