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en‧sound
星期日, 9月 05, 2004, 11:52 下午
semioticraze
文字與照片經我修飾過都是美麗的
可是它們於「我」卻沒有太大關連 --
是我在寫文字﹐還是文字在寫另一個我?
是我在拍照﹐還是照片捕捉了另一個我?
我重覆又重覆地在翻寫及拍照
而「我」在文字與影像符號內的本義卻消失了
"the signified passed. the signifier remains" -- roland barthes
hkoutsider 說‥
BARTHES將我的心看穿了!
我在寫字時知道是文字在寫我,
不是我在寫我
原本我以為的創作不過是一個詞彙堆積木遊戲呢!
~
t t 說‥
我怪我讀書太少。
看新聞知道有一個年僅7歲的小女孩每天至少花兩小時閱讀﹐閱讀的不是兒童圖書,而是數百頁厚的英文世界名著,如《福爾摩斯》、《80日環遊世界》……家中更特別為她設立閱讀閣。報導說:
張家藏書至少逾千,單是凱堯的「私人珍藏」接近300本。張太每月花於買書的開支「少則數百、多則逾千」,天文、地理、故事、人物書,凱堯都不會放過。凱堯除每天必會讀書一兩小時之外,更特別喜歡趁周六、日,提早起床到閱讀閣「打書釘」,有時張太帶她出街,女兒反抱怨﹕「破壞我的讀書私人空間。」
我想﹐如果我五歲開始唸唐詩﹐十歲開始讀紅樓夢﹐那我便不用等到二十三歲的時候才來抱怨讀得書少﹐以致最終反被文字牽著鼻子走。
~
leaf 說‥
要知道還未算晚。
記得馮小姐說過,我們是從過去中堆砌成今天的自己。不需懊悔過去書讀得少,或且書種不夠多,我們還年青,尚可爭取時間讀那些曾被錯過的。
雖然在某個午後,我也曾突然懊惱為什麼五年級的時候要花那麼多時間讀瓊瑤讀林燕妮讀那些無聊情愛小說。唉。
~
© t t 2005 // Powered for Blogger by Blogger templates
viewed